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最后一年。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设立理财子公司以及产品净值化转型已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1月29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下称《理财报告》)。报告全面总结2020年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情况,并对2021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发展进行了展望,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详细数据也首次亮相。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
同比增长6.9%
《理财报告》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8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当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9932.5亿元。其中,共有331家银行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9.19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为74.21%;24家理财子公司(含两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0家已正式开业,存续理财产品余额6.67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达25.79%。
此次发布的《理财报告》首次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情况做出了详细披露。2019年6月,我国第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正式开业,至今,银行理财子公司已走过一年半的发展历程。2020年是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运营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其运行情况受到业内高度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后发现,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先后有24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去年获批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有6家。2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获批开业的有20家,包括6家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及1家合资机构的理财子公司。
《理财报告》披露的信息显示,2020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发行3265只理财产品,募资规模15.09万亿元(包括开放式产品年内所有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占全市场比例为12.11%。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的3627只产品中,2912只为自主发行产品,占比80.3%;715只为母行划转产品,占比19.7%。按照产品规模统计,理财子公司自主发行产品占比39%,母行划转占比60.7%。
从产品端特点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80%以上,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60%以上,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92%以上,混合类产品占比7.47%,权益类产品占比0.27%。从投资端特点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跟银行类似,都以债券为主,占比64.54%,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占比14.06%,非标资产占比7.67%。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加大了对权益类资产配置的研究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有助于提升理财子公司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能力,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形式投资资本市场,给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
存量老产品转型
仍是今年重点
资管新规落地以来,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该类产品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最后一年,市场和监管部门都很关注银行转型的进度。
据《理财报告》披露,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7.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净值型产品数量占比67%,同比上升22.06个百分点。同业理财大幅压降,仅剩0.39万亿元,同比下降54%。从投资性质来看,理财产品仍然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占比84.3%;此外,混合类产品占比15.36%,权益类产品占比0.3%。
东吴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2021年仍需关注存量“老产品”的资产处置压力,因为资管新规过渡期将结束;但预计个别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仍需要以“一行一策”的方式延期处置存量资产。研报判断,未来两年老资产回表可能会对银行表内的资本额度、资产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东吴证券还在研报中指出,数万亿元的T+0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未来仍可能面临“二次整改”,因为2019年12月征求意见的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至今仍未正式落地。在过去两年的转型进程中,此类产品规模高增,基本构成净值化转型的主力产品,尤其是在理财子公司层面,有近半规模是T+0产品。如果未来新规落地,将明显压低T+0产品的收益率,向货币基金趋近。但考虑到银行理财转型的渐进性和存量处置压力,东吴证券预计该新规短期内难以落地。
展望2021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理财报告》认为可关注两个方向:一是银行理财将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此前,虽然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尝试发布养老理财产品,但由于我国养老账户、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尚未完善,大部分号称“养老理财”的产品都不是真正的养老产品。二是银行理财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大因素整合并纳入产品设计、发行、运作中,持续创新发行ESG主题产品。
(张志伟 余俊毅)